开发工具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柒彩北辰middot拾光剪报70 [复制链接]

1#
白癜风专家李从悠 http://baidianfeng.39.net/bdfby/yqyy/

七十年,凝重而深邃

七十年,宽广而博大

七十年,坚强而自信

七十年,进步而澎湃

北辰,美丽天津北大门

在这七十年时间里

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

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

网信北辰推出

《柒彩北辰·拾光剪报》系列栏目

通过一组组珍贵的照片

回顾我们这一路走过的七十年

《柒彩北辰·拾光剪报》第七期

为您带来一系列关于“通讯工具”的照片

从一组组老照片看北辰区70年来

通讯工具的变化

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积极留言互动

70年众志成城,70年砥砺奋进,70年春风化雨,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70年间,通讯工具的变化映射出了时代的变迁,体现了人民生活的改善、社会的进步及经济的飞速发展。今天,让我们回顾过去,一起来看看北辰人通讯工具日新月异的变化。

20世纪50年代

“蓬山此去无多路,青鸟殷勤为探看。”50年代是一个鸿雁传书的年代,人们的联系全靠书信往来。但是对于大部分农民来说,没上过学,不识得字,有事需要联系都是让人“带个口信”,通讯十分不便。

“从前的日色变得慢,车、马、邮件都慢,一生只够爱一个人”,50年代,想要和远方的亲人朋友联系都要依靠书信,经由他人捎带或贴上邮票通过邮递员传送,这一封信往往需要十天半个月或者更长时间才会送达。

年登高英雄杨连弟离京赴朝鲜参战前的家书

年邮电部发行的

《中国人民 出国作战二周年纪念》邮票

年发行的《胜利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》纪念邮票

北辰区瑞益民俗馆收藏的50年代*用发报机

50年代北辰区人民公社使用的电话交换台

“纸短情长,还吻万千。”50年代虽然通讯困难,但是人们朴实而美好的感情不受阻碍。将贴好邮票的信封投入绿色的邮筒,连同着亲人的企盼和牵挂也一同投入。那个时代的人们就是依靠这一封封书信作为情感交流的纽带,传递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。

20世纪60年代

进入60年代,人们的通讯工具并没有太多改变,大多数人和远方亲朋好友交流依然靠书信。“书不尽言,词不达意。”这让很多人衷肠难诉,说不尽的思念只能“我寄愁心与明月,随风直到夜郎西”。收到一封家书,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,总有种迫不及待拆开阅读的兴奋。

年雷锋给北辰区西于庄小学9位少先队员的回信

60年代中国人民邮*邮票

时光如白驹过隙,60年代悄无声息地消逝在时间的长河中。通讯方式的进步,就交给70年代了。

20世纪70年代

转眼来到了70年代,“电”已经慢慢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,人们的通讯工具不再是单一的书信,电报的出现给广大群众带来了联系上的快捷。

电报价格按字计算,非常昂贵,普通百姓没有急事一般不会使用,只有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才会发送电报。那时,收到电报不是喜就是忧,肯定是大事。

年北辰居民收到的电报

年北辰人使用的电报机

70年代,电报的出现终于让人们的通讯变得快捷,然而“一字万金”的电报也让很多百姓望而却步。“流光容易把人抛,红了樱桃,绿了芭蕉。”10年时光飞驰而过,70年代已经结束,80年代又会有什么新通讯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呢?

20世纪80年代

改革春风吹进80年代,电话成为了北辰人日常联系的必需品。年国家对普通家庭安装电话实施开放*策。从此,电话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了现实。那时,常见的是转盘式电话,这种电话拨号麻烦、样子古板,而且由于安装及通话的费用昂贵,拥有这样一部电话的家庭少之又少。只有在城市中一些经济条件极好的家庭中才能见到。一般百姓,还是要到邮局使用公用电话。

年北辰居民使用的转盘式电话

年北辰居民使用的转盘式电话

一根细细的电话线连着电话的这头和那头,也系在北辰人的心头——人们再也不用为通讯困难而操心了。书信缓慢,等待漫长;电报简短,意犹未尽,这些问题都因电话的到来迎刃而解。

电话的普及让广大北辰人切实感受到了交流的便捷,当需要沟通时,只需要在电话键盘上拨下那一串号码,就能轻松交流。然而,又有新的问题产生了:电话不方便携带,人们不能时时刻刻守在电话前,这就产生了很大的局限性。而这个困难,在90年代得到了解决。

20世纪90年代

90年代随着社会的进步、经济的发展,家用固定电话开始慢慢普及到百姓家中。

都说90年代是一个花花世界,确实不假,科技产业的兴起让90年代的人们有了更多的乐趣,BP机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当中。随着寻呼台的开通,人们开始了即时通讯,大大加快了人们之间的联络速度。那时,腰上别个BP机总让人有一种走在时代前列的优越感。“有事您呼我。”也成为了当时的流行语。

BP机的出现,加速了公用电话亭的建设。80到90年代,投币式、卡片式等各种公用电话陆续出现在街头巷尾。一有电话呼入BP机就“滴滴滴”响个不停,人们赶紧找个公用电话回拨,这大概是很多人的回忆。

年北辰区开办“北通”传呼台

年北辰居民的摩托罗拉牌BP机

年林逢水先生佩戴BP机

90年代北辰区的IC卡电话亭

几乎同时,人们口中的“大哥大”移动电话也在90年代初闯入了人们的生活。那个时代,大哥大是一种身份的象征,也是现代移动电话的鼻祖。它除了能接打电话别无其他,而且通话质量不够清晰稳定,话费也比较贵。虽然如此,大哥大还是非常紧俏,有钱难求。在90年代,买一部大哥大需要两三万元。由于价格昂贵,大哥大在当时属于“高级奢侈品”级别。开着桑塔纳,拿着大哥大,是当年界定“成功”的标准。大哥大的出现,意味着中国开始步入了移动通讯时代。

90年代北辰区居民的BP机和大哥大

BP机和大哥大的出现,很好地解决了电话不能“移动”的问题。90代中后期,黑白屏数字手机出现,由于其价格相对亲民、携带方便、功能增加等原因,逐步取代了大哥大,正式进入百姓生活中,移动电话的使用人群进一步扩大。

时代在发展,科技在进步,对于通讯工具,21世纪又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呢?

21世纪

到了新世纪,通讯工具变得五花八门起来,商场里的手机琳琅满目——从小灵通、翻盖手机到直板手机,从键盘手机到触摸屏手机。同时,这也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,电脑迅速加入到通讯工具的行列中。

年天津市北辰区大张庄镇北何庄村何继金

使用电脑查询信息

年北辰居民使用的翻盖手机

年北辰居民的直板手机

年北辰居民的触屏手机

年北辰居民的触摸屏智能手机

21世纪初期,不得不提到一种手机——小灵通。它是一种个人手持式无线电话,能够在网络的覆盖范围内自由移动使用,随时随地接听拨打本地和国内、国际电话,比座机方便太多。当时,小灵通的话费非常便宜,不过信号却非常差,而且只能在本地使用,用户会受到了一定的条件限制。不过,这并不影响小灵通风靡全国。年,工信部通知要求小灵通于年底彻底退网。年12月31日,小灵通服务终止,从此在国内发展了十多年之久的小灵通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。

年北辰居民的小灵通手机

年北辰居民的小灵通

除了手机,社交软件也层出不穷,比如QQ、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